民樂出圈:20歲,我們組建一支有性格的樂團

 

2020年08月25日09:21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民樂出圈:20歲,我們組建一支有性格的樂團

  《明日之子樂團季》舞台照

  嗩吶、馬頭琴、冬不拉、呼麥……一支擁有民族樂器的樂團,能創造什麼?

  ---------------

  你能想象嗎?很多20歲左右的年輕人,都想組建一支樂團,即使他們看起來不符合你對樂團的想象。

  比如,有一個00后男孩,想拿著一把嗩吶進入樂團,他把艾倫·沃克的電音《The Spectre》改編成嗩吶版,在網絡躥紅。

  有一個蒙古族少年,想在樂團裡展示馬頭琴和蒙古族非遺藝術呼麥。什麼是呼麥?學術解釋,這是一種古老而神秘的喉音藝術,通過訓練喉部肌肉產生泛音,同聲帶發出的聲音產生共鳴,從而產生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音高頻率的聲音。

  一群天南地北、有各自音樂“成長線”的年輕人,忽然在夏天被感召到一起,在3個月裡摸索、相處、磨合,最終組建一支5人的樂團。這件事到底是艱難、瘋狂還是浪漫?

  民族樂器當家的樂團,也能創造無限新意

  蒙古族小伙子哈拉木吉上過《國家寶藏》,在《敕勒歌》的表演中展示了馬頭琴和呼麥,被稱為“國寶守護人”。就讀於中央民族大學英才班的他,在短視頻平台以及一些公開舞台上表演呼麥,觀眾在彈幕裡持續大呼“神奇”。

  從小到大,哈拉木吉一邊在家庭熏陶下學習馬頭琴等蒙古族樂器,同時也在初中時受同學影響接觸嘻哈、電子等流行音樂文化。初中畢業,哈拉木吉決定學習呼麥,因為覺得“音色特別酷”。

  呼麥,這樣一種瀕臨滅絕的非遺藝術,在哈拉木吉的表達裡,似乎能融合進更多不同風格的音樂中,以及更多的潮流表達裡。他和彈冬不拉的薩木哈爾一起演奏《權御天下》,觀眾驚呼“呼麥還能rap”。

  一支擁有民族樂器的樂團,能創造什麼?

  上海音樂學院嗩吶專業學生閆永強,8歲起在父親的要求下開始學吹嗩吶。閆永強幼時學嗩吶,鄰居小伙伴嫌聲音太大,在他家樓下高喊:“你別吹了!”

  閆永強第一次公開表演嗩吶,是小學時被老師叫去家鄉一家童裝店門前演奏,慶祝開業。“我還記得全程吹下來,我一直低著頭不敢看觀眾,太害羞太腼腆了”。

  等堅持到初中,閆永強發覺練嗩吶“不再是被逼迫的感覺”。后來當他看到劉英老師演奏的《百鳥朝鳳》,深受震撼。“人家是把嗩吶玩了起來,我也是吹嗩吶的,我要學習,慢慢靠近”。

  閆永強說,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嗩吶是一個“送人走的樂器”,他現在有個小心願,用嗩吶寫一首情歌。

  去《明日之子樂團季》,閆永強一度因為嗩吶音色強勢、難以融入樂團而不夠自信。“嗩吶和流行音樂結合的例子並不多見。開始還挺自信的,后面就有一種‘別讓我選擇,我不想選擇’的感覺”。

  四人樂團階段,他把哈拉木吉拉入自己的隊伍,嗩吶和馬頭琴這兩個民族樂器在同一樂團相遇。與此同時,閆永強還把另一個民族樂器——巴烏,融入到了舞台表演中。

  閆永強並不希望直接以“民樂團”來定義自己當前所在的“自由時光”組合。“沒錯,你也可以這樣定義,我覺得這不是對我的貶義。但我們會做出一些新的東西,以后會打破別人的很多想法”。

  才華不限定,在“主線”日常外保持對音樂的愛意

  不同背景、不同音樂風格,且少有公開演藝經歷的20歲“素人”,原本在各自的學校和角落玩著自己的樂器。因為某個契機,去挑戰一種新的可能性:也許組樂團,比自己玩樂器更有趣呢?

  架子鼓鼓手鞠翼銘,幼時會從櫃子裡拿出盤子和碗,拿筷子敲著玩。爸媽沒有批評他,而是帶他去了琴行,讓他自己選。“我哪知道那都是啥,選上鼓,然后走上這條路”。

  2019年,鞠翼銘參加了3個全國性比賽,拿到兩個冠軍。獲得冠軍的重要驅動力之一,是和爸爸的賭約:“要是有兩場拿冠軍,你能不能不叨叨我,不管我?”爸爸說:“Ok。”最終,爸爸立的flag還是倒了。鞠翼銘覺得,取得成績不單單是為了不受管束,也是對自己專業方面的認可。

  星海音樂學院音樂劇專業學生田鴻杰,在當前所在的“氣運聯盟樂團”擔任主唱。

  “很小的時候開始跟爸爸媽媽一起聽音樂,但我沒有系統地學。到了高三,有一天我很瘋狂地直接拿了我們年級級長的電話打給音樂老師說:‘喂?老師,我想成為音樂生。’然后開始我的藝考。”半年辛苦,終於等來錄取通知書。

  田鴻杰形容,近來參與樂團、公演,和藝考經歷有點像,都是從零開始,會因唱不好歌著急得哭,壓力大到每早睜眼嘆息“天吶,怎麼今天又要開始了”。“給自己點時間,有些事情還是可以過去的”。

  在田鴻杰的概念裡,樂團很酷。“因為它不會被其他東西定義,自己想要干嘛,就真的一股勁兒往那個方向去使”。

  張嘉元和任胤蓬,當下分別在“銀河系樂團”裡擔任吉他手和大提琴手。

  今年2月因為疫情,宅家的00后少年張嘉元,在某視頻社交賬號上發布了指彈吉他、生活日常的片段,“莫名其妙火了”,還收到樂團節目的邀請私信。“彈琴的時候,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我不想下那個舞台,能鋪張床擱那底下睡覺都行”。

  從前,張嘉元以為樂團配置是固定的,不會出現他擅長的指彈吉他——因為指彈吉他融入樂團挺難。他對“銀河系樂團”幾次舞台合作效果很滿意,但還是覺得自己的部分不夠有吸引力。

  同樣對自己的樂器如何“融合”到樂團裡有點困惑的任胤蓬,是一個大二工科男生。他練大提琴12年,最愛克羅地亞提琴雙杰2CELLOS。

  幼時學大提琴,任胤蓬面臨被迫學習的痛苦,“不知道為什麼要拉琴,隻知道家裡人干這件事,‘傳承地教我’而已”,拉琴時光是枯燥、孤單的﹔中學階段加入樂團,“自信提升了很多”﹔等快上大學,任胤蓬意識到自己徹底“放不下了”。

  參加樂團節目前,任胤蓬不了解大提琴如何融入樂團,還以為自己來拉琴展示一下,旅個游就回家了。“來了參演節目之后,我覺得是可行的,我的大提琴完全可以在樂團裡面充當一個重要的角色。樂團,是一種具有多樣性的音樂團隊”。

  樂團有性格,音樂和感情造就一支樂團

  20歲的音樂少年大腦中,一支有性格的樂團,需要具備的元素和色彩很多,感情濃度也頗深。

  作為當前“氣運聯盟樂團”的鼓手,東北男孩胡宇桐已有相當豐富的樂手履歷,擔任過李榮浩、陳粒、好妹妹組合等音樂人的演出合作鼓手。

  從15歲第一次摸鼓棒、在地下室練習到天昏地暗開始,打鼓已成為胡宇桐生活中極重要的一部分。每場演出最讓他踏實的,是放置鼓的2×3米台階﹔而生活中的許多獲得,都是“一鼓棒一鼓棒錘出來的”。

  穿著一身紅衣,上台表演架子鼓的胡宇桐,展示了自己獨立設計改造的鼓,以及一份結構嚴謹內容詳實的PPT。“對於特別看重的事情,我習慣會把它捋得比較清楚一點,捋得不清楚,會沒有把握。”“我最累的時候也是我最有安全感的時候”。每天起床后查看iPad上的事件提醒,solo舞台自己掌控伴奏音量調節,搬鼓期間時刻緊盯,連插線板都是自己准備的,“因為我擔心他們的插線板會跳”。

  對於胡宇桐而言,樂團是一群人在一起創造新東西的過程,會有很多必須堅持、絕不能妥協的東西。“前期付出的努力夠多,樂團才不會散,才會有自己的性格”。

  因為詞曲鍵盤樣樣擅長、組團時被爭著選擇的“全能型學員”李潤祺,是當前“氣運聯盟樂團”的鍵盤和主唱,他在微博簡介裡寫:“夢想有一天成為音樂制作的高級玩家。”

  李潤祺從前對樂團的理解,是一群人在一起做出1+1>2的東西,現在他發現,樂團需要相互犧牲和奉獻。“一開始我覺得樂團有100%我的東西,但是現在覺得,有30%就夠了,因為還有其他的要留給別人”。

  “很多好樂團,他們到后面都不是聊音樂的,全是感情撐著了。感情到了,甚至可以不講音樂。我跟你這一票,你想怎麼做我跟你,我陪你,我們共生死一起去戰斗的這種感覺,很熱血。”

  李潤祺希望自己的樂團能夠有沖勁,有年輕的爽勁,也有兄弟之間的熱血,參與樂團節目也許隻有3個月,“而我們要過一輩子”。(沈杰群 余冰玥)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