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寧洱:搬離陡峭舊村寨,邁向致富新生活

2020年08月19日08:20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梅子鎮枧河村箐頭搬遷安置點。(人民網 劉怡 攝)
梅子鎮枧河村箐頭搬遷安置點。(人民網 劉怡 攝)

人民網寧洱8月19日電  (劉怡、實習生吳凌靈)踏入雲南省寧洱縣梅子鎮枧河村箐頭搬遷安置點,映入眼帘的是錯落有致的青磚灰瓦、白牆剖屋面的哈尼族風格民居、寬闊平直的道路、水波蕩漾的池塘。

今年四月,陳漢永一家四口從半山上吆喝著自己喂養的豬,從山坡上的老房子搬進了搬遷安置點的新家。曾經他們住在梅子鎮北部的枧河村箐頭村民小組,一個45度傾斜的陡峭山坡上,屬於省級地質滑坡災害監測點。2008年以來,枧河村箐頭村民小組連年出現地面裂縫、房屋傾斜、牆體拉裂等現象,每年汛期雨水集中時,村內房屋隨時都有下滑的可能。

2019年,寧洱縣人民政府整合資金1408.7478萬元,在充分尊重地質災害滑坡點群眾意願的前提下,將枧河村箐頭村民小組實行了地質災害易地搬遷。與陳漢永一家一同搬入新居的還有箐頭村民小組及周邊地質災害點居民63戶270人,其中建檔立卡戶3戶14人。

水管、網絡電纜統一入地、雨水和生產生活排水分流處理、道路硬化、河流治理,籃球場、停車場等設施一應俱全,除完善的基礎設施外,陳漢永家搬入的枧河村箐頭搬遷安置點還打造了河濱綠化帶及景觀小道,營造了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鄉愁新村。

陳漢永妻子的手曾不慎摔斷,陳漢永自己也進行了兩次腦部手術,巨大的治病支出讓這個家庭不堪重負,2019年11月10日陳漢永家被列為了建檔立卡戶。今年,大女兒專升本考上了雲南師范大學商學院,二女兒剛剛初中畢業,孩子們的教育成為陳漢永夫妻倆當前最重視的問題。“現在周圍環境變好了,最大的一點是交通便利,孩子上學也都更方便了。”提起搬家后的生活狀況改善,陳漢永的滿足溢於言表。

搬到新家后,陳漢永擴大了養殖規模。在搬遷點建立的人畜分離養殖小區裡,需要養殖家畜的55戶搬遷戶每家都有30平方米的養殖用地,一部分可用於養殖,一部分用於堆放糧食、飼料。“搬下來后,因為養殖小區比較寬,今年我家養了11頭豬。”陳漢永說。

在發展養殖的同時,陳漢永還可以通過新建的機耕砂石路回到原來住的地方打理自家田地。新建的砂石路將搬遷點到原住地之間的路拉直,原本6公裡的距離大大縮短到了2公裡。

對於未來是否能夠走上致富之路,陳漢永沒有太大的憂慮。“每年會有五個公益性崗位提供給我們這些建檔立卡戶選擇,每個崗位每月五百元工資。”此外,他聽說之后在安置點附近還會建設一個以肉食、果蔬分揀加工,商超、餐飲服務為一體的小型集散農貿市場。據了解,該農貿市場總佔地面積4畝,依靠文團二級公路帶來的車流人流量,預計可解決周邊困難群眾40人的就業問題,冷庫、商超、餐飲預計年交易額在600萬元以上。

在陳漢永家附近,26畝的香菇鋼架大棚也正在緊張地建設中。梅子鎮黨委書記馬艷東介紹,香菇種植項目投入了上海資金204.36萬元,預計在年底投入運營並產生收益。項目成熟后將鼓勵貧困戶對項目投資的設施進行承包經營或自主生產發展。同時計劃聘用本村貧困勞動力,預計未來每畝香菇產值6萬,整個香菇項目產值將達到156萬元。

“之后還計劃種烤煙,再養兩頭牛,等搬遷點的農業基礎設施用地批下來之后,家裡還能再有一個牛圈。”“也希望兩個女兒能學到真正的知識,走出大山。”陳漢永對未來滿懷期待。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