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現代人口普查源於昆明

2020年08月14日08:24  來源:昆明日報
 
原標題:中國近現代人口普查源於昆明

  國情普查研究所舊址。 記者杜文蕾翻拍

  陳達教授在國情普查研究所與工作人員討論工作。 記者杜文蕾翻拍

  2020年11月1日零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將啟動。鮮為人知的是,延續至今的全國人口普查起源於昆明呈貢,我國近現代人口統計之路的第一步從呈貢文廟邁出。

  “我們處於古老的文廟裡,憑著鬆柏叢林的掩護,雖恬靜的空間常為敵機聲所侵擾,分析資料未嘗稍懈。”8月7日,立秋,雲南省統計局高級統計師李赪邊朗讀《現代中國人口》,邊走向呈貢文廟后院的東西兩廡。這裡便是西南聯大社會學系主任和清華大學國情普查研究所所長陳達帶領呈貢縣普查研究委員會辦公的場所。

  東門街181號,呈貢文廟所在地。1938至1946年,來自西南聯大(清華大學)的人口學家遷至昆明,在呈貢文廟組建研究隊伍,進行了我國歷史上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人口普查。一系列調查與研究成果成為我國社會學研究的經典范例,為更多學者提供了具有參考價值的寶貴資料。美國社會學家威廉·菲爾丁·奧格本說:“這些科學的事實,依照社會背景發表出來,並由著者加以解釋,使這個偉大民族在戰爭與和平期間的人口趨勢得到准確的呈現。”

  1939年3月6日午夜零時,中國近現代歷史上第一次人口普查啟動。國情普查研究所成立了工作委員會,設立統計組、調查組和醫療組,將當時的呈貢縣分為3個監察區、82個調查區,抽調培訓150名小學教師作為調查員直接入戶登記。1942年,范圍更大的普查工作再次實施。國情普查研究所歷時10多天完成了由當時的昆明市及昆明縣、昆陽縣、晉寧縣組成的“雲南省環湖戶籍示范區”共計507216人的普查工作。今天大家熟知的豆腐營、黃瓜營、威遠街等地的人口情況均在調查樣表中有所體現。

  “80多年前開展的人口普查和我們今天的普查,在組織架構和工作方法上是一樣的。其中,抽調培訓教師作為普查員、根據地形地貌劃分人口區域分布等方法沿用至今,體現了我國國情特色,獨具開創性。”李赪說,漢朝以來,我國主要採用抽樣調查反映全國人口變化,社會學家無法獲取有效的人口資料,阻礙政府提高行政效率、准確掌握國情國力。兩次普查建立了科學全面的操作體系和數據分析方法,為今天的人口統計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我是土生土長的呈貢人,今天才了解到,呈貢文廟與統計工作有如此緊密的聯系。”呈貢區統計局副局長楊彥表示,將以學者們精益求精、專業嚴謹的工作態度投入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中,全力以赴完成今年的人口普查任務。(杜文蕾)

  隨評

  傳承歷史精神 做好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人口發展進入關鍵期開展的一次重大國情國力調查。

  在這樣一個關鍵時期,回顧和挖掘現代人口普查的起源歷史非常有意義。

  1938至1946年,來自西南聯大(清華大學)的人口學家,在昆明呈貢文廟組建研究隊伍,進行了全國第一次現代人口普查,建立了現代中國人口普查的基本方法。時間流轉,走在呈貢文廟蒼翠挺拔的鬆柏樹下,聽專家學者現場介紹這段特別的人口普查歷史,就會想象當年的學者們在敵機的盤旋下開展研究調查的畫面。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共進行了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獲得了大量人口基礎數據,為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昆明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已經啟動。中國近現代人口普查的開端在昆明呈貢,對這一重要歷史進行挖掘、報道,讓昆明人了解這段歷史,對昆明開展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有著特殊的意義。

  歷史文化傳承就是繼承先進的歷史文化,不斷發展自己的文化,使之不僅能得到繼承,還能繼續得到發展、豐富。所以,了解和學習國情普查研究所在昆明呈貢進行的這項開創性現代人口普查工作,不僅是昆明人對歷史的一種傳承,也能激勵昆明人在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中推陳出新,作出更好的成績,為加快推進昆明市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建設提供科學准確的統計信息支持。

(責編:徐前、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