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草海:清淨重現 百鳥回歸

2020年07月29日09:09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貴州草海:清淨重現 百鳥回歸

草海位於貴州西部,海拔2000多米,面積約25平方公裡,是貴州最大的高原天然淡水湖。夏季,這裡煙波浩渺,滿目翠色,高高的蘆葦隨風搖曳。天氣轉寒時,近2000隻珍稀鳥類黑頸鶴從四川若爾蓋草原來此過冬。

而在上世紀后期,這裡一度看不見黑頸鶴的蹤影。當地居民面臨“要草海還是要吃飯”的矛盾。上世紀50年代和70年代,草海發生過兩次人為的排水造田,湖泊從原先的45平方公裡縮小到5平方公裡。人們向草海要糧,草海上建起了村庄,種上了庄稼。

中國動物學會和鳥類學會前會員王有輝第一次去草海時是1981年秋季,他記得,當時看到的基本是一塊草地。

人們並沒有意識到這顆“高原明珠”的價值,直至雲貴川的氣候受到影響。貴州草海保護開發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郭鵬回憶,那時威寧縣常下暴雨,整體環境惡劣。1989年元月,威寧連續30多天出現凝凍。

草海治理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草海緊鄰威寧縣城,隨著城市發展,人類活動頻繁,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草海中,加上過度旅游開發,草海水體受到嚴重污染。有居民回憶,走在草海邊上,臭味刺鼻。

“草海的平均深度兩米,最深處不過5米,水質變差,泥沙淤積,湖面抬升,(草海)逐漸沼澤化。再不治理,草海就會消亡。”郭鵬說。

2015年開始,為了恢復草海,“退城還湖、退村還湖、退耕還湖、治污淨湖、造林涵湖”六大工程啟動。

草海保護區的總面積確定為120平方公裡。“保護區內不能開發。”草海管委會項目管理處副處長夏朝文說。核心區裡一條沿湖而建的棧道曾是游客觀光道,如今已關閉,隻供科考人員使用。

草海上的6萬多畝耕地全部改為生態用地,有的恢復為湖面,有的變成沼澤,有的變為鳥類棲息地。搬遷出去的居民被安排在公益崗位上,可在異地就業。

草海保護區北坡是草海和城市之間的帶狀區域,總面積5000畝。原先,這片山坡的森林覆蓋率不到10%,岩石裸露,水土流失嚴重。“山上戴帽子,山腰系帶子,山下錢袋子。”郭鵬說,“戴帽子”就是種樹涵養,中間種果林,山下才有好光景。如今這一區域的森林覆蓋率達到70%以上,成為城市和草海間的生態綠帶,這既能減少人類的強行干預,又能改善區域氣候和環境。

為了解決污水排放問題,威寧縣建成1萬噸污水處理廠、環草海的19個分散式污水處理站以及西海碼頭水質淨化工程,收集、處理周邊生活污水,保障了草海補給水源的水質。

如今,重現清淨的草海吸引了200多種鳥類來此棲息,瀕危動物黑頸鶴也再次回歸草海。2010年以前,黑頸鶴隻有七八百隻,2019年,這個數量已經翻了一番,草海成為國內最大的黑頸鶴棲息地。

黑頸鶴與人可以和諧共生。除了小魚之外,黑頸鶴還愛吃根莖作物,比如人們種植的馬鈴薯、胡蘿卜、姜包草。沒有人種地,黑頸鶴的食物就少了。有些農民還當起了鳥類管護員,每年候鳥越冬時,他們負責統計鳥的種類、數量,以及看護傷鳥。管護員張爾軍說,這些鳥就像自家每年外出打工的孩子一樣,年復一年,來的時候我們歡喜,走的時候我們失落。

草海不僅是威寧的草海、貴州的草海,它也是長江上游橫江的一個斷面,影響著長江上游的生態。

草海治理與地區發展並不相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原來我們目光短淺地在草海搞旅游,其實應該搞好生態,結合美麗鄉村建設,走一條可持續的綠色發展之路。”郭鵬說,“現在不止著眼於草海,120平方公裡之外的山頭水溝也要治理,才能根本地、長遠地解決草海的問題。”(見習記者 張藝 張詩童 )

(責編:徐前、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