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汽車召回:奔馳80萬輛居榜首,電池安全成新增問題

2020年07月09日09:20  來源:中新經緯
 
原標題:上半年汽車召回:奔馳80萬輛居榜首,電池安全成新增問題

   疫情之下,車企上半年召回不減反增,並涉及多個熱門車型。

  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截至2020年6月30日,國內共發布67次汽車召回公告,累計召回汽車3202352輛,同比增長16.37%。中新經緯記者經梳理發現,奔馳品牌召回11次、近80萬輛,暫登榜首。

  德、日系熱門奔馳成“召回王”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德系品牌無論是召回次數還是總量,都高於其他品牌,累計召回138.3萬輛,佔今年上半年召回總量的43.1%。

  日系車緊隨其后,今年上半年共召回137.1萬輛,佔比42.7%。其中本田5月29日召回超77萬輛,也是今年國內目前單次召回數量最多的一次。

  不過,從總體來看,奔馳仍是上半年的“召回王”。中新經緯記者統計,截至2020年6月30日,奔馳共發布11次公告,累計召回汽車788269輛,幾乎覆蓋國產和進口全系熱門車型。

  奔馳在6月底發起了今年為止規模最大的召回,涉及近67萬輛缺陷汽車。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召回活動是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啟動缺陷調查情況下開展的,具體的召回實施階段要到12月18日開始進行。

  除奔馳外,寶馬、大眾等德系車也是今年的召回主力。中新經緯記者統計,截至6月30日,大眾品牌也進行了9批次召回,累計471438輛。

  動力電池成新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兩起本田、奔馳的大規模召回事件中,召回原因都與燃油泵問題相關,涉及超140萬輛缺陷車。

  本田召回公告顯示,本次召回范圍內的部分車輛,由於在燃油泵葉輪的制造過程中樹脂成型條件不完善,導致葉輪樹脂密度不足。葉輪問題可能會導致燃油泵工作不良,極端狀態下可能出現車輛行駛中發動機熄火的情況。

  奔馳召回公告顯示,本次召回范圍內部分車輛發動機的高壓燃油泵與低壓燃油管的結合處。在受到長期的熱負荷影響后密封性將降低,在低溫條件下車輛冷啟動時,可能發生滲油。

  《市場監管總局關於2019年全國汽車和消費品召回情況的通告》顯示,2019年汽車召回事件中,氣囊/安全帶、發動機仍為主要缺陷產生部件,因氣囊/安全帶相關缺陷召回46次,涉及車輛215.18萬輛﹔因發動機相關缺陷召回47次,涉及車輛198.02萬輛。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2020年傳統汽車召回沒有出現新的趨勢性事件。相比之下,新能源電池召回增加較快,動力電池問題壓力較大。

  隨著夏季高溫,自燃現象成了新能源車的較大隱患。6月15日,重慶力帆乘用車有限公司宣布召回3651輛力帆650EV300純電動車,原因是動力電池包可能存在熱失控和起火風險。

  客車領域也未能幸免。6月24日,一汽客車(大連)有限公司召回3196輛純電動廂式運輸車,原因是動力電池因電池單體一致性差導致熱失控,有自燃隱患。同日,珠海廣通汽車有限公司也因動力電池存在內部短路發熱風險、散熱系統設計存在缺陷等問題召回400輛純電動城市客車。

  崔東樹提出,自主車企的電池召回數量較多,問題相對嚴重,而且部分企業實力較弱,問題難以有效解決。

  如何看待汽車召回?

  資料圖 中新經緯 付玉梅 攝

  對於汽車召回,消費者普遍擔憂車本身的品質問題,懷疑是否還能繼續購買這款車型。

  對此,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副主任王琰表示,中國已經是世界上汽車規模最大的市場,不可避免會帶來汽車質量安全問題。他認為,召回制度不僅是為了減少缺陷產品對消費者的人身傷害,也是在倒逼企業提高產品質量,把產品變得更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缺陷產品不等於劣質產品,這往往容易成為大家的誤區。消費者應理性看待召回事件。”王琰說。

  崔東樹也指出,汽車產品召回是按照法定的要求和程序,制造商消除其產品缺陷的過程。這幾年召回事件日益頻繁,其實也成為一種成熟的解決汽車產品缺陷的機制。“比如近兩年自主品牌召回數量逐步上升,實際上體現了其對品質把控的進一步加強。”崔東樹說。(付玉梅 中新經緯APP)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