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排根據地:瓊西抗日大本營

2020年04月02日09:24  來源:海南日報
 
原標題:木排根據地:瓊西抗日大本營

  儋州西流居,“歃血結盟紀念園”裡的歃血結盟五人雕塑像,於二○一八年六月三十日落成。 記者 林書喜 攝

  位於儋州西流居的木排革命根據地人民英雄紀念碑,於一九八九年十月落成,二○一五年進行修繕。 記者 林書喜 攝

  3月27日,從儋州那大鎮沿著海榆西線向海口方向行駛8公裡左右,左拐進西流居,高大的木排革命根據地人民英雄紀念碑屹立路旁。從紀念碑旁邊的公路行至儋州和慶鎮木排村后,近兩年建成的歃血結盟紀念園、臨儋聯縣縣委縣政府駐地舊址紀念碑、瓊崖抗日獨立總隊第四支隊駐地舊址紀念碑、第一次會面舊址紀念碑、紅軍井等散落在膠林山野之間。

  海南日報記者了解到,這裡曾是臨儋聯縣縣委駐地,臨儋聯縣抗日民主政權和瓊崖抗日獨立總隊第四支隊的誕生地。自1939年11月,瓊崖特委創建木排根據地以來,這裡成為瓊崖特委領導全島軍民進行抗日戰爭的瓊西大本營。在11年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這裡共有4000多名中華兒女為國捐軀。

  建立大南區抗日根據地

  “建立木排根據地對整個瓊西的抗日斗爭具有戰略性、政治性和全局性的歷史意義。”儋州市委黨史研究室原副研究員唐卓昌說。

  1939年2月瓊崖抗日戰爭爆發后,在瓊西建立抗日根據地勢在必行。因為瓊文抗日游擊根據地地處日軍重兵把守的公路交通線之間,且受偏居瓊島東北、地勢平坦等諸多因素影響,不利於堅持持久的抗日戰爭和指導全島抗日。因而創建一塊進可攻,退能守,且接近五指山區的抗日根據地,以領導全島軍民堅持長期抗戰,成為當務之急。

  1939年11月,瓊崖抗日獨立總隊第三大隊攻克那大的戰斗,把瓊崖抗日斗爭的重點由瓊文向瓊西轉移,建立山區根據地的條件已經具備。瓊崖特委決定在澄、臨、儋3縣交界的一帶山區建立大南區抗日根據地,指定謝鳳安、符志行、王茂鬆等3人負責籌建。

  經過半年艱苦細致的工作,1940年6月10日,瓊崖特委直屬中共大南區委和祥鄉武教村正式成立,下轄武教、巴總、羅便等10個黨支部,抗日根據地建設初具規模。在此基礎上,1941年9月18日大南區抗日民主政府宣告成立,逐漸形成了以清平鄉木排村為中心的抗日根據地,同時成為瓊崖特委和瓊崖抗日獨立總隊部駐澄邁美合根據地的外圍據點,起到保護瓊崖特委總部的作用。

  “‘美合事變’后,木排根據地發展成為瓊西抗日大本營。”唐卓昌說,1940年12月,國民黨頑固派蓄意制造了震驚國內的“美合事變”,瓊崖特委、瓊崖抗日獨立總隊部以及特務大隊、醫院、機械廠和瓊崖公學共800余人突圍后,先是來到木排根據地短暫休整,然后向瓊文地區轉移。當時根據地的人民忍飢挨餓,精心照顧好大部隊轉移時留下的200余名傷員,解決瓊崖特委的后顧之憂。

  1942年初,瓊崖特委決定成立瓊崖抗日獨立總隊第四支隊,由馬白山任支隊長兼政委,以增強瓊西抗日的軍事力量,原駐木排的瓊崖抗日獨立總隊直屬特務第二、第三中隊,改編為第四支隊第二大隊,瓊崖抗日獨立總隊第一、第二支隊在抗日斗爭中也經常往來活動於木排范圍內,木排根據地因此成為瓊西人民抗日斗爭的大本營。

  開展廣泛的抗日游擊戰

  “美合事變”后,國共合作關系破裂,但瓊崖獨立總隊依托大南區根據地,積極開展抗日斗爭,因此被日軍視為心腹大患,必先除之而后快。故日軍經常從那大據點出來,對根據地的村庄進行“掃蕩”。

  1940年10月,日軍在漢奸張運天的帶領下,突然包圍清平鄉羅便村,以發“良民証”為借口,威逼來不及進山躲避的部分群眾,集中到該村民羊忠威家大院裡,然后用機槍掃射,80余名無辜群眾被殺害。

  在日軍的多次“掃蕩”中,光古、木排、番長、武教和羅便等數十個村庄的房屋全被燒毀,被殺群眾達500余人。

  面對侵略者的暴行,木排根據地的人民前仆后繼,奮起英勇抗戰。特別是第四支隊成立后,根據地人民的抗日斗爭如虎添翼。

  1942年6月,第四支隊第二大隊隊長符志行組織一支由11人組成的突擊隊,在巴總橋伏擊日軍軍車1輛,殲敵9人,繳獲輕機槍1挺、步槍5支、短槍1支,我軍無一傷亡。

  1943年6月9日,第四支隊第二大隊從木排出發,准備襲擊清賢鄉偽維持分會,部隊因行蹤暴露在邁格村,突然遭到數倍於我部的日軍圍攻,還有兩架敵機助戰。我軍與敵激戰一晝夜,趁夜秘密突圍,安全撤回木排根據地。此役斃傷日軍分遣隊長長谷川和鬆本八郎等60余人。這是我軍在遇敵包圍,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一次能攻善守的成功戰例。大隊長符志行英勇頑強指揮,戰績顯著,因此獲獨立總隊頒發的特別獎章一枚。

  同年8月初,由國民黨保六團團長楊開東率領該團的兩個營和國民黨儋縣縣長王煥率領的游擊大隊共1000余人,進犯木排根據地的四行村。在根據地上百個村庄的群眾的全力支持下,第四支隊第一、第二大隊進行反擊。經過兩晝一夜的激戰,我軍將頑軍擊潰。此役斃傷敵連長以下官兵90余人,拉開了瓊西抗日反攻階段的序幕。

  四行戰斗勝利后,以木排為中心的清平、洛基、和民與和祥等鄉的抗日根據地連成一片。隨著抗日斗爭的進一步深入,在木排根據地的基礎上,我黨、政、軍還開辟了以南正山為中心的四裡根據地和儋白邊區根據地,為最后奪取瓊崖抗日戰爭的勝利創造了有利條件。

  在此期間,儋縣聯鄉辦事處、臨儋聯合縣抗日民主政府、儋縣抗日民主政府、臨儋聯縣委員會等縣級黨政組織先后在這裡建立和駐扎,從而有效地領導臨儋兩縣軍民的抗日斗爭。

  抗日戰爭勝利后,我軍接著與國民黨軍隊較量。木排人民克服種種困難,粉碎國民黨軍多次“清剿”,力保根據地不失,最后奪取了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

  歃血結盟 永跟黨走

  在木排村西北邊有個紀念園,園裡用紅花崗岩石雕刻成的5人群像,向人們講述著77年前發生在木排根據地“歃血結盟”的感人故事。

  1943年8月,黎族首領王國興組織和領導全國著名的“白沙起義”。由於敵強我弱,起義后受到挫折。王國興、王玉錦分別帶隊伍進入鸚哥嶺、什寒山一帶堅持斗爭。同年10月,王國興在會上提出:天下隻有紅軍不欺負黎人,共產黨是人民的大救星,找紅軍,這是我們唯一的出路!經大家討論,一致同意決定找紅軍(共產黨)。經過幾個月的苦苦尋找,派出的第三批黎族代表吉有理、王高定、王文聰終於在臨高縣和民鄉能仁村(位於今木排村卜吉村民小組旁的一個村庄,現已不存在)找到了當時的儋臨聯縣抗日民主政府,時任縣長符英華把他們引見給馬白山等人。

  根據黎族代表的要求,馬白山、符英華與黎族代表3人在臨高縣清平鄉古板村(現西聯橡膠公司紅旗隊)的山坡上,按照黎族的傳統風俗習慣舉行歃血結盟儀式。從此黎族人民的武裝斗爭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建立了五指山革命根據地,奪取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為海南的解放做出了重大貢獻。毛澤東主席對王國興領導的白沙起義高度評價,贊揚黎族人民自發起義,主動尋找共產黨,消滅國民黨,建立革命根據地。

  為了紀念這段光輝的歷史,2018年,儋州市委市政府投入資金1600多萬元建設“歃血結盟紀念園”,由歃血結盟五人雕塑像、臨儋聯縣縣委縣政府駐地舊址紀念碑、瓊崖縱隊第四支隊駐地舊址紀念碑、第一次會面舊址紀念碑、五角紀念亭、紀念長廊、紅軍井等幾大部分組成。該園區實現了民族資源、紅色資源與綠色旅游的融合發展,如今已成為當地紅色文化旅游的經典路線。

(責編:薛丹、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