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企業:怎樣活下來 怎樣活得好

2020年03月24日09:11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旅游企業:怎樣活下來 怎樣活得好

  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會(WTTC)3月13日稱,受疫情影響,2020年全球旅游總收入可能下降25%,威脅到5000萬旅游業相關工作崗位。WTTC數據顯示,受影響的5000萬個旅游相關工作崗位中,亞洲佔3000萬,歐洲700萬,美洲500萬。如果全球旅游總收入下降25%,將有12%-14%旅游業從業者失業。

  已經構成全球大流行的新冠肺炎疫情給旅游行業,和旅游企業帶來的沉重打擊有目共睹。“假如我們隻看腳下,就會覺得這條道路泥濘不堪,但是當我們仰望天空,看向未來,就會發現,前面可能是絢爛美麗的彩虹。”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首都文化和旅游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厲新建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時說,“當然對很多企業來說,當前最重要的就是讓自己能夠活下來。因為隻有現在活下來,我們未來才能夠活得好。”

  疫情不會改變旅游業長期向好的趨勢

  厲新建說,旅游行業一直以來都是伴隨著對外部環境的應激反應而成長發展的。世界旅游業理事會(WTTC)發布的全球旅游業危機研究報告稱,2001年-2018年,國際上至少有90次危機對旅游業產生過影響。報告分析了危機之后旅游業復蘇的情況,得出結論:受恐怖主義影響的地區,旅游業恢復周期平均11.5個月﹔受政局動蕩和動亂的影響,恢復期最長,平均需要22.2個月﹔受自然災害影響,恢復期平均為16.2個月﹔受疫情影響的平均恢復周期為19.4個月,時間跨度從10個月到34.9個月不等。

  厲新建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對出境、入境旅游都造成了影響。尤其是旅行服務行業,有很多是圍繞著出境旅游而布局的。隨著外圍疫情的擴散,出境旅游不確定性增加,形勢可能變得更加復雜,甚至面臨出境旅游服務企業倒閉、人員失業的困境。然而,長遠來看,旅游業長期發展趨勢仍然向好。這是因為,“疫情雖然會對中國的經濟帶來一些負面影響,但不會影響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面。要使經濟能夠持續向好、健康發展,消費就會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消費是最終的需求,是經濟增長的持久動力。旅游需求作為消費需求的一種,其重要作用不可或缺。旅游已經成為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已經成為人民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所以,疫情並不會改變旅游業長期向好的趨勢。”

  從近期國家陸續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可以看出,文旅消費升級增長,旅游行業復工復產,既是經濟發展需要,也是眼下大勢所趨。3月13日,國家發改委、商務部、文化和旅游部等23個部門聯合發布《關於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提出要重點推進文旅休閑消費提質升級,豐富特色文化旅游產品,改善入境旅游與購物環境,創新文化旅游宣傳推廣模式。3月18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的發布會上,國家發改委就業收入分配和消費司司長哈增友也提到,國家發改委將充分發揮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統籌協調作用,重振文旅和餐飲消費。同場發布會中,文化和旅游部產業發展司司長高政表示,目前文化和旅游部的工作主要有三點:一是“有序開放”,堅持精准、有序、扎實地推動文化和旅游企業復工復產﹔二是“狠抓線上”,加快發展數字文旅產業﹔三是“幫扶企業”,積極為文化和旅游企業紓困解難。

  為了幫扶疫情期間受困的企業,文化和旅游部印發了《關於暫退部分旅游服務質量保証金支持旅行社應對經營困難的通知》,下發了《關於用好貨幣政策工具做好中小微文化和旅游企業幫扶工作的通知》和《關於積極應對疫情影響保持導游隊伍穩定相關工作事項的通知》。同時,為文旅企業爭取政策支持,目前財政、金融、稅收、社保等方面都出台了惠及文旅企業的政策。此外,文化和旅游部還就旅行社和在線旅游企業在省域內有序恢復經營活動作出了部署,穩步推進旅行社和在線旅游企業復工復產。

  旅游業需構建有韌性增長能力的框架

  政策扶持和國內疫情向好的態勢讓旅游業復蘇前景可期,然而,厲新建提醒旅游企業,此刻更應該冷靜地思考。因為“雖然旅游行業長期向好,但並不代表著現有旅游企業長期向好、持續向好。行業的生命周期不等於企業的生命周期。”他說,“旅游企業需要冷靜地思考,不僅思考疫情會給自己帶來怎樣的影響,還需要思考其他企業的行為會給自己帶來怎樣的影響。”旅游企業應該追求一種“韌性增長”,“不能危機來了就全體臥倒,危機過后又競相搶跑。”厲新建說。

  厲新建認為,對企業來說,韌性增長,不僅僅表現在經受危機沖擊后能夠再度發展,還應該表現為,在經歷危機沖擊過程中具有更強大的抗擊打能力,以及抵消危機沖擊的能力。企業不僅要關注危機發生之后如何動員資源、社會組織能力來應對,還需要去關注危機爆發之前,是否有足夠強大的預警能力,能否避免受危機爆發的拖累,或者是否能降低危機對自己的影響。

  厲新建說:“旅游行業一定是由旅游企業構成的,如果沒有有韌性的旅游企業,旅游行業就不可能是一個有韌性的行業。”

  厲新建認為,旅游行業要想構建一個有韌性增長能力的、能夠突破行業脆弱性的框架,就需要從危機識別、災備冗余、核心能力、骨干隊伍、動態適應、重境響應、協同開放、生態思維這些方面去下功夫。

  未來,國內旅游業需要追求高質量發展

  厲新建認為,2020年旅游業的發展,“國內旅游一定是重中之重,人們一定會更多地考慮在國內消費。”對於蓄勢待發的旅游企業來說,現在除了關注疫情發展,還應關注對人們消費行為的變化。

  厲新建發現,經過這次疫情,人們看到了生活不易,對生活質量的要求和期待可能會從此提高。所以,人們未來在旅游消費中,可能會更傾向於家庭親情旅游、深度體驗旅游、追求身心愉悅的旅游。人們對國內旅游的質量要求也會發生變化,會追求更高質量的旅游體驗。這次疫情也讓人們線上消費的習慣得到進一步培育,但同時對旅游行業線上旅游產品的豐富性和便利性也會提出更高的要求。

  關於疫情給人們旅游消費帶來的變化,中國旅游協會旅游商品與裝備分會秘書長陳斌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未來人們旅游購物消費需求一定會發生轉移。

  陳斌說,疫情首先讓旅游者的消費方式發生了變化。“以前網購人群中,老年人佔比較小,年紀越大的人,越不喜歡用手機網購。但這次疫情讓老年人的購物習慣發生了變化,很多老人不僅學會了網購,還喜歡上了使用社交媒體工具查閱餐館、住宿等城市旅游資源。這也就意味著,今后旅游企業如果不在社交媒體上做好宣傳,就會失去競爭力”。

  同時,今后人們會更加注重餐飲、住宿的衛生安全,對衛生條件會有更高要求。此外,疫情之后,消費者對旅游服務和網絡結合的要求會提高,5G技術、人工智能等技術可能都要應用到旅游服務中。“消費者對旅游業整體的要求會有所提高。人們對旅游有更高的要求既是為了自身安全,也是為了更好地享受。”陳斌總結說。

  疫情發生后,旅游業肯定受到了很大影響,陳斌認為,但關鍵是要積極調整思路,順應變化。“旅游企業如果仍然思維固化,可能會遭淘汰。

  “旅游業要化‘危’為‘機’,需要通過了解疫情給旅游者帶來的變化,設想行業的變化。”陳斌說。

  厲新建建議:“未來,國內旅游業追求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需要圍繞市場秩序、產品質量、標准落地、正視差異、補齊短板、強化優勢、選准重點、服務大局做重點謀劃,出台相應政策。旅游企業也需要在組織重建、韌性架構、產品設計、資源組織、市場俘獲方面下功夫。”(記者 夏瑾)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