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 部分小微企業“夾縫求生”

2020年03月17日08:41  來源:經濟參考報
 
原標題:疫情之下 部分小微企業“夾縫求生”

  疫情發生前簽訂的合同無法履約,沒有經營收入,包括民間借貸在內的財務成本和員工基本薪酬又正吞噬賬面利潤。記者近日在河南多家小微企業採訪調研時發現,受疫情影響,部分小微企業流動資金吃緊,加之生產經營短期內難以恢復,面臨嚴重生存危機。

  小微企業先天性營養不足,在經濟下行的大環境下已經面臨較大困難,疊加此次疫情影響,企業生產經營困境進一步凸顯。業內人士呼吁,應確保對小微企業的幫扶政策落到實處,用精准“滴灌”幫助企業渡過難關,謹防引發倒閉潮、裁員潮等諸多問題。

  借錢也要發工資 夾縫之中求生存

  “疫情對我們的影響比較大,當前員工已經返崗90%,約10%的員工提出了辭職。”創客張岩(化名)從事互聯網科技服務,主要為客戶提供信息化產品。據張岩介紹,盡管河南的疫情得到明顯控制,但疫情帶來的影響還將持續一段時間,與去年同期相比營業額變化不大,但回款不到30%,資金鏈很緊張。

  河南省發展改革委近期對1348家中小微企業的抽樣調查數據顯示,受疫情監控、交通受阻、企業停產等因素影響,28.67%的企業綜合成本增加50%以上,43.38%的企業預估疫情造成的損失將達到去年營業收入的50%以上。

  “盡管資金鏈緊張,可是員工的工資還是要發。”張岩說,上一階段公司經營停擺,無奈之下隻得求助民間借貸。能以10%的年化利率貸了100多萬元,他已經很知足了。“對於很多小微企業來說,能融來錢就已經不錯了。”張岩說,如果回款不能及時到位,考慮跟員工商量隻發基本工資。

  “貼錢也得撐著,工資不但不敢減,獎金還得照發不誤。”一名企業主告訴記者,小微企業本身留住人就很難,人走了還得重新招。

  “現在員工基本都回來了,但公司實際上沒有經營收入,員工工資還得發,如果4月底疫情能消除,5月底公司就能有現金流。”一家娛樂設施研發銷售公司負責人說,如果預期沒有實現,隻能考慮公司轉型。

  國內復工復產正在進行,主要業務在國內的小微企業對市場預期逐步增強,但一些有海外業務的企業對海外影響何時能消除心裡沒底。一家服務於留學生在海外租房的小微企業負責人說,公司在澳大利亞、美國和加拿大等多個國家開展業務,國內有20多名員工,國外還設立業務代表,受疫情影響部分國家對出入境做了限制,這對公司資金流造成很大影響。

  河南留學生創業園多名創客表示,最近幾年國內對創新創業政策支持力度很大,園區在房租水電和項目孵化資源對接等多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如果這次挺不過去,園區的幫扶資源和企業自身投入都將付諸東流,最可惜的就是即將形成規模的企業和市場潛力較大的科創項目。

  船遲又遇打頭風 東山再起幾多難

  業內人士分析,盡管多地已開始有序復工,但市場信心的恢復與經濟的復蘇還會有一個過程,上下游產業鏈短期內完全復蘇不現實,小微企業既有現金流得不到有效補充。

  受訪創客擔憂,業內科技服務類小微企業有很多年輕員工,其中一些每月要償還網絡平台借款,如果大批小微企業倒閉,可能會引發此類群體集體債務違約,這一風險值得關注。

  防止企業倒閉、失業上升和金融資產質量惡化之間形成惡性循環,關鍵還是要阻止出現大面積的企業現金流斷裂。對此,中國銀行河南省分行、中原銀行等多家金融機構密集出台紓困措施,河南省首單民營小微企業“疫情防控專項再貸款”項目不久前在濮陽落地。

  河南省銀保監局有關負責人此前表示,將全力提升小微服務總體水平。其中,2020年,全省銀行業金融機構單戶授信1000萬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量不低於去年,力推小微企業貸款融資成本再降0.5個百分點。

  實際上,由於小微企業信用的先天性缺陷和自身規模的限制,融資難是小微企業長期以來面臨的一個普遍困境。雨露難以均沾,不少企業主表示,銀行近期也打來電話談貸款,但是除了綠色通道能辦得快一些之外,對於額度沒有明顯提升,難以滿足企業脫困資金需求。

  在當前疫情沖擊下,要麼轉型要麼破產,創客們也在做最壞打算。一些受訪創客表示,萬不得已時要果斷“破產”止損,因為小微企業在經濟形勢向好時數量增加相對迅速,但止損要干脆利落,也要政策支持。

  “小微企業早就習慣了自救,首要的做法就是止損,不干了,至少企業主自己生活不受影響。如果不止損,最終就是死掉。現在還不如斷臂求生,留點資金等春天來,撐下去可能連翻身的機會都沒有。”一名創客說。

  精准“滴灌”須落實 要下就下“及時雨”

  河南中小微企業眾多,佔到全省企業總數的95%以上,貢獻了全省54%的生產總值、85%的稅收收入和80%以上的新增就業,在擴大就業、增加稅收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業內人士指出,當前狀況一旦處置不好,可能引發大面積的倒閉潮、裁員潮,甚至沿著供應鏈和擔保鏈傳導影響金融系統穩定。

  受訪小微企業主呼吁,應在落實好現有政策基礎上,從財稅支持、復工復產、融資服務、降低企業經營成本等領域精准“滴灌”,最大程度實現普惠,把對小微企業的扶持舉措真正落到實處。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黃益平認為,短期看,降費比減稅更加重要,畢竟稅收是有了收入才需要交的。最近各地在減少企業經營開支方面形成了不少好的做法可以借鑒,如緩繳社保基金等的費用、政府決定減免承租國有房產的中小企業的租金、減免國企提供的水電費用等。

  也有業內人士指出,受疫情影響預計會有不少小微企業和創客退出,但應該對其中有潛力、成長性好的企業及時救助,選擇標准包括但不限於科技創新能力、納稅情況、可復制性、吸納就業等,小微企業資金鏈本就脆弱,紓困政策更要加快落地,紓困措施不限於資金救助,救助小微企業也要精准,不能“撒胡椒面”。

  “關鍵時刻幫一把就能讓企業緩一口氣。小微企業獲取項目合同的能力相對不強,政府的紓困手段不必非要是資金,拿出一些工程項目分給有潛力、信譽好的小微企業,哪怕是小項目,就能幫助企業渡過難關。”一家主業為環境治理新材料研發應用的企業負責人說。

  此外,政府應該理性看待小微企業倒閉,要幫助小微企業專門處理破產,比如企業注銷、連帶責任等,不能讓小微企業倒閉了還背一身“爛事兒”,企業爛賬理不清、企業主變“老賴”。因為一旦經濟好起來,小微可能很快就投入了創業,要給這些小微企業主留一口氣,等“春天”到來再重新投資。

  “我們擔心的並不是個別企業的倒閉,而是一大批企業突然倒閉。應該竭力避免的,是在中小企業倒閉、失業率上升與金融不良資產增加之間形成一個惡性循環。政府應該主動出手,盡可能地打破這個惡性循環。”黃益平說。(記者李文哲 牛少杰)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