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日記開啟心靈之窗(藝海觀瀾)

劉少華

2020年03月13日08:1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視頻日記開啟心靈之窗(藝海觀瀾)

  視頻日記壓縮時間、空間的表達方式,獨一無二的“在場感”,以及流暢的觀看體驗,賦予這種新形式以潛力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人們都密切關注武漢抗疫情況,媒體平台上普通人拍攝的大量視頻日記(Vlog)成為人們了解武漢的一個窗口。僅新浪微博一家媒體平台,“武漢Vlog”話題在1個多月時間裡就有近20億的瀏覽量。

  這些視頻日記裡,方艙醫院醫生救治病患,新冠肺炎患者病愈出院,“90后”教師媽媽兼顧上網課和帶娃,外賣小哥送餐送貨、穿梭在大街小巷,志願者給老年慢性病患者送藥……這些展現普通人積極抗疫和居家生活的視頻,其創作者並不是專業媒體人,而是護士、老師、醫生、患者、民警、學生、保安、志願者,甚至是你我身邊的同事親朋。

  幾年前,人們還在用文字、圖片寫博客、發微博,現在人們喜歡上用視頻這種新形式記錄生活。所謂“百聞不如一見”,聽原聲、見真人、感知真實場景,觀看視頻比閱讀文字更讓人如臨其境。觀看者在這些短則幾十秒、長則幾分鐘的視頻裡,看到世界,看到生活千姿百態,世界各地的人們,從來沒有如此接近過,相應地,視頻日記也打開了一扇扇心靈之窗,加深著人們之間的相互理解。

  “每個人都是生活的導演”,如今已不再是一句廣告語,而是正在發生的現實。移動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廣泛普及,讓每個人都擁有更加便捷的視頻拍攝、制作和發表渠道。曾經需要專業攝像機、剪輯機器才能完成的視頻,如今一台手機就可以完成﹔曾經需要磁帶、光盤才能傳遞的文件,如今一次點擊就能實現網絡傳輸。視頻日記效果更好、門檻更低,讓人看到廣闊前景。

  當然,制作門檻低不等於精品門檻也低。微電影制作人凱西·奈斯塔特曾表達這樣的觀點:“視頻日記不應該用來記錄你的全部日常。它的關鍵同樣是故事,而故事就應該有開始、沖突和結局。”對普通人來說,這樣的要求可能過高,但互聯網上傳播廣泛的視頻日記,通常都講出了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武漢Vlog”中,那些醫護人員令人感佩的瞬間,外賣小哥眼中城市的變化,志願者自發幫助他人……都因暗合故事講述的規律而真實、感人。

  作為一種媒介形式,視頻日記是個人表達方式,但隻有兼具公共屬性,才能進入大眾視野,否則如同鎖在櫃子裡的日記,不具備社會價值。這也是為什麼隻有在社交屬性很強的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上,視頻日記才真正火了起來。因此說,視頻日記不是單向傳輸,而是雙向互動。視頻日記作者在制作發表過程中不斷與觀看者互動,進而調整拍攝內容和制作思路,找到自己創作的方向,形成更廣泛的共鳴。與移動互聯網時代大多數新興事物一樣,視頻日記是一種碎片化表達,但蘊含能量。它壓縮時間、空間的表達方式,獨一無二的“在場感”以及流暢的觀看體驗,都賦予這種新形式以潛力。它比直播簡潔,也不像短視頻那樣一閃而過,擁有相對完整的情節、相對鮮明的主題,讓受眾更沉浸其中。

  視頻日記是一種年輕的樣態,也主要由年輕人發布。如今看來,它的流行背后不光有技術支持,還有表達觀念的更新。年輕人希望借助全新的形式,呈現自己真實的生活方式,表達自己真實的生活感觸。我們注意到,這次支援湖北的醫護人員中,有近三分之一是“90后”“00后”,這就是醫護人員視頻日記層出不窮、豐富多樣的原因。視頻日記能夠更好地記錄生活,同時也能讓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