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戰疫一線上的“隱身”爸爸余龍

2020年02月08日13:34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昆明戰疫一線上的“隱身”爸爸余龍

15年前,從昆明醫科大學預防醫學專業畢業后,余龍在昆明市五華區疾控中心扎下了根。

彼時,2003年的非典才剛過去兩年不到,相比於外界、外行人的恐慌和害怕,25歲的余龍卻並不太緊張,他說,他相信自己的專業性,相信現代醫療的科學性。

經歷了應對甲流、禽流感、手足口病等一場場驚心動魄的“戰斗”, 15年后,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蔓延的當下,作為昆明市五華區疾控中心的總支委員、副主任,余龍仍然是真真正正的“一線”。

有著17年黨齡的余龍,曾多次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疑似患者家中進行採樣、監測、消毒,與患者面對面溝通、談心。數天以來,他排查掉170多名疑似病例,作為昆明市五華區疾控中心的一員,護衛著五華區的和諧、平安。

面對群眾的問題

他們反復解答、登門拜訪、以心交心

這次疫情,於五華區疾控中心針對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處置能力和水平而言,是一次“大考”,於疾控中心工作人員們與社區群眾的信任度而言,更是一次“大考”。

余龍說,以前,每當看到身著防護服的工作人員出現在小區,居民們不是感覺到安心,反而是有些恐慌。

“起初,許多市民都害怕看到我們。但是漸漸了解到疾控中心工作的科學性、重要性以后,他們認為我們的出現,能夠確保他們的居住環境在第一時間消毒殺菌,他們的安全也就能得到保障,許多市民慢慢地有所轉變,心就安了。”余龍回憶道。

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員,不僅要對專業知識信手拈來,對實際操作了如指掌,同時還要懂得更深層次的溝通交流、心理疏導。在很多實際情況的處理過程中,余龍和同事們會遇到許多“瓶頸”,比如有的群眾不願意透露自己的信息,與何人在何地有過接觸,有什麼疾病史等。

每當遇到這樣的“燙手山芋”,余龍和同事常常要花上好多時間耐心地引導說服對方。每次雙方談心,至少也是1個小時以上,如果談不攏、對方不願意配合,余龍和同事們可能還要多次登門拜訪,反復勸說。

一次次溝通、交流,一次次談心的過程,更是以心交心、化解堅冰、托付信任的過程。

前幾天,余龍參與處理豐寧小區的一起疑似病例。剛開始患者不理解,有情緒,余龍向他解釋了病症的風險和社會危害性,並教他如何預防、如何保護自己和家人不受到疾病困擾……經過余龍耐心的勸說、疏導,患者的情緒慢慢平復下來,余龍的話,他也聽進去了。后來,患者主動配合余龍等人的工作,一次小“危機”成功化解。

像這樣的“額外”工作,余龍表示自己並不會覺得煩躁,“很多人可能並不像專業人員那樣了解這些病症發展的情況。假如通過我們的解釋、說服,他們能夠理解和配合,事情能夠妥善化解和解決,也是皆大歡喜。”

對於五華區疾控中心的所有工作人員來說,老百姓心安了,他們也就心安了。

面對疫情的發生

他們迅速行動全員上崗,24小時“在線”

早在1月15日,五華區疾控中心召開班子會議,對人員進行統籌安排,成立了由主任、書記任組長,分管副主任任副組長的領導小組,同時抽調了整個中心的所有職工進行24小時值班。五華區疾控中心全面進入“戒備狀態”,工作人員全員上崗進行輪轉,沒有一個人休息怠工。

依照已經下發的診斷指南、防控方案,五華區疾控中心組織了對新型冠狀病毒的新一輪學習培訓,並部署各個組分工行動。

全體職工被分為疫情處置組、消殺組、信息組、后勤保障組,每組人員都各司其職,調整應急預案、准備應急物資、信息監測……

在余龍的印象中,一切都准備起來以后,過了三、四天,便已有疑似病例出現。每天,工作人員都要前往醫療機構對轄區醫院上報的病人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和咽拭子採樣,同時對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觸者開展醫學觀察,對疫點進行終末消毒,疫情信息及時匯總,如實上報。

疾控中心提前採取的一系列措施,也為這場戰“疫”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余龍回憶,前段時間,每天會有十幾個疑似病例上報,等待採樣、排查,最多的一天,他接到了24例。

即使全部上崗,24小時值班,對於五華區疾控中心工作人員來說,工作量也是巨大的。

然而,即使工作壓力很大,余龍也從未把他在工作上的情緒帶回到家中。在一線忙完回到家,他進門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脫掉外衣、鞋子,然后洗手。每次都要洗三遍手,洗得干干淨淨,再去觸碰家裡的其他東西,這已經成為了余龍的“職業習慣”。“這不僅是對自己的保護,也是對家人的保護。”

作為黨員先鋒,在各次疫情處置中,余龍都率先垂范。他每天穿著厚厚的防護服,深入隔離病房完成流行病學調查,前往病患家開展處置工作,對密切接觸者進行排查。連日來,他更是每天工作到凌晨。

長久以來,高強度的工作壓力下,這個漢子從來沒有抱怨過一句累、一聲苦,可是在看到女兒的日記時,他卻潸然淚下……

面對孩子的“簡單”問題

他們卻眼含淚花感覺無法回答

近段時間,余龍成天都在上班,妻子也是在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血液科工作,兩人都十分忙碌,無暇顧及他們年僅7歲、剛上小學的女兒,他們隻好把女兒托付到她奶奶家住。有時候,一連數天,孩子都見不到爸爸媽媽一面。

前幾天,余龍母親通過微信給余龍發了一張照片,是女兒在家寫的日記。

上面寫道:

“1月28日,新年好開心。”

“1月29日,今天好冷喲。”

“1月30日,我想媽媽爸爸了。”

看到最后一句話,余龍的眼淚奪眶而出。“她還那麼小……學校放假了,我們卻都在忙,沒有時間照看她,更無法陪伴她玩。哪怕我回到家,也已經很晚,那時候,孩子都睡了……”

余龍給女兒買了塊電話手表。每天中午或晚上吃飯前,女兒就一定要給余龍打來視頻通話,但余龍不一定能接到,因為忙起來連通話的時間也沒有。

在電話裡,女兒有時會問他:“爸爸,你吃飯沒有?爸爸,你想不想我?”每當回憶起這些,余龍的心中都不禁一酸。

在疫情防控一線,一名名共產黨員挺身而出。五華區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員,尤其是黨員,多數都已為人父母,平均年齡在40歲左右。

“每當我聽到他們的孩子在說,‘爸爸媽媽我想你們了,為什麼不回來呀’,‘爸爸媽媽我唱首兒歌給你聽好嗎?’,‘我們視頻一下吧’,‘媽媽,你是不是不要我了?’我就覺得很心酸,忍不住要哭……”五華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書記戴鷗說,“面對孩子的這些‘簡單’問題,他們無法回答。但我隻有鼓勵大家——繼續站在一線。在嚴峻的疫情面前,我們無路可退﹔隻有消滅疫情,大家才安全,我們的孩子才能安全,所有人才能安全。”

在戴鷗眼中,余龍作為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一名優秀的疾病預防控制工作者,他不忘初心、勇擔使命,每次都首當其沖,戰斗在防疫一線。

在“疫”線工作,有人問余龍,怕不怕。

“憑借自身的專業知識、對疾病的清楚認知,還有對我們疾控工作的了解和把控,我覺得隻要做到科學防控,就沒什麼可怕的。”如今40歲的余龍,眼中仍是堅定的光彩,“再說,這也是我的職責所在,即使會身陷危險,有些工作,也總要有人去做。我願意擋在疫情的前面,隻有我們堅守好,才能讓更多的人獲得健康保障。”

有人說,“你看不見危險,是因為有人把危險擋在了你看不到的地方。” 余龍是五華區疾控中心76名工作人員中的一個,連日來,是他們迎難而上、逆向而行,用自己的智慧、勇氣和汗水,為五華群眾擋住了疫情肆虐的腳步。

他們是一群“隱身”的戰士,更是一群可愛的人。(記者 左學佳 馬雯 文 五華區疾控中心 供圖)

(責編:薛丹、徐前)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