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雲南省印發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工作方案

全面加強管控 禁止交易活動

楊文明  徐  前
2020年02月05日07:4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核心閱讀

蜂猴闖市區,大象入村庄,野豬吃庄稼……近年來,在一些地方,野生動物與人類生存空間的重合度加大。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發生后,在生物多樣性豐富的雲南,引發了人應該如何與野生動物和諧相處的更深入思考。對待野生動物,保護是應有之義,但規范管理也非常重要。

近日,雲南啟動有史以來最嚴格的野生動物管控,對2351家野生動物人工馴養繁育場所進行了封控管理,暫停野生動物相關行政審批。“建議相關部門以此次疫情防控為契機,對捕獵、交易、食用野生動物等行為進行大規模清理整頓。”雲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陳明勇表示,人與野生動物應該保持距離,敬畏自然才能與自然和諧相處。

隨著近些年我國對野生動物保護力度的加大,人們對野生動物保護意識普遍增強,野生動物與人類生存空間的重合度也越來越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發生后,在生物多樣性豐富的雲南,引發了人應該如何與野生動物和諧相處的更深入思考。

野生動物走村入戶,煩惱不小

雲南動物種類數繁多,素有動物王國之稱。隨著保護力度的加大,雲南省野生動物與人和諧相處的畫面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游客。每年飛來雲南過冬的紅嘴鷗已經成為一道風景。

然而,人象沖突、野豬泛濫等極端事例也偶有發生。雲南不乏野獸與人產生矛盾沖突的案例,野生動物與人類的關系異常復雜。

一雙大得像眼鏡的眼睛,讓萌萌的倭蜂猴自帶流量。僅2018年4、5月份,雲南省文山市就在轄區發現並救助了5隻倭蜂猴,其中3隻出現在市民家中,另一對母子干脆跑進了鬧市區。參與救助的文山市森林公安局民警表示,倭蜂猴頻繁出現在文山市區可能是野生倭蜂猴跑到市民家中覓食,也不排除是人為非法飼養脫逃。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蔣學龍表示,救助蜂猴、倭蜂猴的案例多,跟蜂猴、倭蜂猴活動區域和人類活動區域高度重疊密切相關。“保護區大多位於人跡罕至的半山以上地區,但是蜂猴、倭蜂猴對生活區域的溫度要求相對高一些,這些區域往往並不在保護區內,而是人類活動區域。”

蔣學龍表示,蜂猴、倭蜂猴頻繁出現在人類活動區未必是因為種群數量增加,而可能是無奈之舉。“有的地方修建公路后,將原有山林隔離,蜂猴為了去另外一側,無奈出現在公路上﹔而出現在香蕉林、農戶家中的蜂猴,往往是為了尋找食物。”

如果說倭蜂猴、蜂猴的出現帶給人的是驚喜,那麼野豬走進村裡,給當地人帶來的卻更多是驚嚇。

2018年7月,一頭重約200斤的野豬竄入昭通市鹽津縣豆沙鎮一農戶家裡,導致一名老人受傷。“野豬自身繁殖快,一兩年就成群了。”鹽津縣豆沙鎮林業站站長吳再興介紹,目前豆沙鎮六個行政村的片山上都有野豬群居,“它們在山林裡非常靈活,雲豹或者老熊遇上都未必打得過。”

體形龐大的亞洲象走進村裡,輕則毀壞庄稼、攻擊破壞車輛、損毀房屋等基礎設施,重則傷人甚至致人死亡,野象進村嚴重干擾了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野象分布區群眾“談象色變”。

小獸雖萌,可別留下當寵物養

野獸進入人類生活居住區該怎麼處理?陳明勇認為,要科學研判、區分對待,“像野象,比較適合建立保護區對其活動范圍進行一定的約束,對野豬種群則應進行數量控制,必須有針對性的科學管理。”

蜂猴、倭蜂猴相對弱小,種群數量也少,部分被解救的倭蜂猴被長時間人工飼養后,已經喪失野外生存能力。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森林公安局民警郭鑫表示,一些群眾將購買或者救助的野生動物私自長期飼養,很大程度上改變了野生動物野性,為日后放歸大自然帶來很大的困擾。

郭鑫建議,對倭蜂猴這樣的瀕危物種來說,救助者發現了最好請專業人士前來施救。“倭蜂猴腳趾的吸盤力很強,把倭蜂猴從籠子裡或樹上抱過來很費力,而且容易招致倭蜂猴咬傷。施救后有必要將解救的倭蜂猴盡可能集中飼養,嘗試建立譜系明確的人工種群,擴大種群數量,從而為今后野外種群的恢復做准備。”

郭鑫同時也提醒,蜂猴雖然行動遲緩,外形呆萌,但蜂猴實際上是一種有毒的靈長類動物,私下養著當寵物,風險不小,“蜂猴胳膊肘內側的腺體能夠產生毒素,對人體有害。而且,蜂猴牙齒尖利,會咬人,被蜂猴咬傷一定要及時打狂犬疫苗。”

相較於種群數量少的蜂猴,鹽津縣的野豬泛濫觸目驚心。鑒於野豬繁殖過快,對人有較大安全隱患,豆沙鎮專門成立了專業獵捕隊,一方面加強巡邏防控,同時選擇時機對野豬進行限量獵捕。“雖然野豬頻繁肇事,但村民私自下毒、下套獵捕野豬仍被嚴格禁止。”吳再興說。

為了盡可能讓野象遠離村庄,雲南通過建設“野象食堂”等方式,試圖引導野象回歸森林覓食,減少對庄稼的侵擾。不過從保護人身安全角度,最管用的方法還是人盯象,通過野象觀察員和無人機對象群實施及時監控,當發現大象靠近村寨,通過手機APP或短信對當地群眾進行預警,並啟動相應預案。

不過,對於一些頻繁肇事的野象,雲南如今已經在嘗試對其進行捕獲。2019年4月,雲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海縣就成功圍捕一頭肇事野象。“現在能做的是盡可能避免人象面對面接觸。”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科學研究所工程師郭賢明說。

無害化處理,阻斷可能的傳染源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發生后,1月29日,雲南省林草局成立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專家組。1月30日,出台包括群防群控、關停展覽等15條工作措施,1月31日,印發《雲南省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工作方案》,要求各州市林草局在全國疫情期間,切實落實全面加強野生動物管控、禁止野生動物交易活動的措施,堅決阻斷野生動物可能的疫情傳染源。

截至2月2日9時,雲南省森林公安機關共組織開展聯合清查行動1571次,出動人員16806人次,檢查各類場所18299處,檢查野生動物活動區域1408次,刑事案件立案14起,抓獲嫌疑人10人,查處林政案件39起,在全省范圍內形成野生動物違法犯罪嚴打震懾態勢。

鑒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雲南啟動有史以來最嚴格的野生動物管控。2月4日,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再次發出倡議:所有野生動物馴養繁殖單位,切實做好人工繁殖場所的防疫衛生和飼養工作﹔如果發現被遺棄的野生動物,請市民及時與當地林草部門、森林公安機關、野生動物救護機構聯系,這些部門會就地、就近開展野生動物收容救護工作﹔如果已經未批先養或者超范圍養殖野生動物,請配合當地有關部門,繼續做好野生動物飼養、繁育場所的封控隔離,待防疫結束再行處理。

面對此次疫情,專家特別提醒,公眾要堅決拒吃野味,注意個人衛生。

陳明勇看來,對待野生動物的方式,從物種基因保護、文化保護以及將來的發展角度強調保護是應有之義,但也並非純粹的保護,“管理也非常重要,不管理,有些野生動物到處闖禍,危害很大。”

陳明勇表示,管理包括很多方面,對社會公眾加強宣傳,對從事野生動物保護、林業管理等相關人員進行專業培訓,建立野生動物監測預警機制,建立農作物保險賠付體系,對不同物種的科學區分對待……能做的很多。

在一些地方,以前遭到捕殺的野豬會被當地村民腌制后食用,隨著宣傳力度的加大,當地已經禁止食用包括野豬在內的野生動物,並加強了監測,嚴防可能引起的疫情。

“我們對野豬捕殺后會進行無害化處理,集中進行焚燒掩埋。最近,再次提醒野生動物生活區域周邊的居民,遠離野生動物,不購買、販賣、捕食野生動物,拒絕食用野生動物。”吳再興說。

吳再興建議,針對鹽津野豬成災的現實,單靠基層應對能力有限。“建議上級政府牽頭,科學規劃,一年或者兩年定期大規模捕殺一次,限制好野豬的種群數量,不然哪怕人不去打擾野豬,野豬也會頻頻造訪村庄,不利於傳染病的防控。”

鹽津縣森林公安局工作人員表示,為進一步科學調控野豬種群數量,鹽津縣林業主管部門將在近期實施限額獵捕獵殺,科學合理地調控好野豬的種群數量和結構。

“野生動物活動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依據生存需求四處活動。社會公眾一定要和動物保持適當距離,包括當地居民、外地游客和相關企業,尤其要有包容退讓的意識。”陳明勇表示,希望以此次疫情防控為契機,社會大眾對自然能有更多的敬畏。

《 人民日報 》( 2020年02月05日 14 版)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