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團結進步之花綻放雲嶺大地

2020年01月20日08:27  來源:雲南日報
 

2015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雲南考察時提出,希望雲南努力成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譜寫好中國夢的雲南篇章。

在雲南這個大花園中,有一種花開得格外明艷動人——民族團結進步之花。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5年來,雲南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緊緊守好民族團結這條“生命線”,把發展作為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的總鑰匙,在發展中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各民族就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民族團結進步之花燦爛綻放在雲嶺大地。

共同繁榮發展的碩果

雲南要建成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最大的挑戰是少數民族地區發展普遍滯后,迪慶藏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屬於“三區三州”地區,脫貧攻堅任務異常艱巨。

雲南堅決兌現“決不讓一個兄弟民族掉隊,決不讓一個民族地區落伍”的庄嚴承諾,奮力推動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跨越式發展,加快全面脫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

從實施三輪示范區建設“十縣百鄉千村萬戶示范創建工程”,到協調三峽集團等5家大型國有企業集團幫扶雲南“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脫貧攻堅,全省乃至全國的政策、資金、項目、人才不斷向民族地區匯聚,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全面脫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步伐不斷加快。14個貧困的自治縣脫帽,獨龍族、德昂族和基諾族實現整族脫貧。2019年底,雲南省民族自治地方貧困人口減少到16.5萬人。

交通是發展的命脈。如今,雲南78個民族自治地方縣(市)中,43個已通高速公路。民族地區通航運營機場達到9個,楚雄、大理、文山、紅河4個自治州進入高鐵時代。獨龍江公路成為獨龍族群眾的民生路、致富路、幸福路。

產業是發展的支撐。一批重大項目和產業園區加快向民族地區布局,民族地區以雲茶、雲果、雲蔬等為代表的“雲系”高原特色農業產業提質增效,一批民族文化與旅游、創意、康體休閑等融合發展的產業項目得到扶持,154個“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客。

共同繁榮發展,體現在越來越美好的生活中。堅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的信念,我省著力抓好民生保障工作。在迪慶州率先實施14年免費教育,推行迪慶、怒江中等職業教育農村學生全覆蓋試點﹔對民族地區貧困群眾100%給予技能培訓,100%提供崗位推薦等就業服務﹔民族地區貧困群眾100%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和大病保險﹔符合條件的40余萬民族地區貧困人口納入易地扶貧搬遷范圍……更多的改革發展成果惠及到民族地區。

獨龍族唯一的聚居地獨龍江鄉,一直是雲南乃至全國最貧窮的地區之一。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雲南考察時,親切會見了獨龍族群眾代表。

黨和國家的關心支持,極大地鼓舞了獨龍族干部群眾加快發展、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決心。來自祖國四面八方的支持匯聚成滾滾暖流,獨龍江鄉的脫貧攻堅加足馬力。

2019年3月,獨龍族實現整族脫貧。鄉親們寫信把這一好消息匯報給習近平總書記。總書記給獨龍江鄉群眾回信表示祝賀,勉勵鄉親們為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繼續團結奮斗。

這是雲南各族群眾共同繁榮發展的堅實腳步,也是民族團結進步之花綻放的磅礡力量。

共同團結奮斗的力量

201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由國家民委指導,中共雲南省委統戰部、雲南省民宗委共同主辦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設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正確道路的雲南實踐專題展覽”,在雲南民族博物館正式向國內外觀眾免費開放。

專題展覽從民族團結誓詞碑開始呈現——

1950年12月底,滇南地區普洱區第一屆兄弟民族代表大會召開。為堅定各族人民團結一心跟黨走,共同建設和平幸福家園的信心和決心,會議決定舉行民族團結剽牛盟誓大會,把誓詞和簽名鐫刻在一塊石碑上永久樹立。

剛赴北京參加完新中國成立一周年國慶觀禮活動的召存信第一個簽名。

后來,召存信擔任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州長40年,為雲南民族團結進步立下卓越功勛,被譽為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的好干部。

后來,這塊立在普洱市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境內的民族團結誓詞碑,被譽為“新中國民族團結第一碑”和“新中國民族工作第一碑”。

從民族團結誓詞碑樹立的那刻起,近70年的時光流轉中,民族團結的意識就像生命線一般,扎根在雲嶺大地深處。

做好民族工作,最關鍵的是搞好民族團結。在建設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過程中,雲南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不斷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引領邊疆各族人民心向黨、聽黨話、跟黨走、感黨恩,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雲南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創新成立跨區域的創建聯盟,全省6個州(市)被命名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范州(市)。“民族工作大家做,民族團結一家親”的氛圍更加濃厚。

從開展多主題的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活動,到打造潑水節、火把節、目瑙縱歌節等民族節慶品牌﹔從開展“結對子”“手拉手”“心連心”“一家親”等民族聯誼活動,到創建1589所民族團結教育示范學校,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成為各民族同胞的共同意識。

在大理鄭家庄,漢、白、藏、傣、納西、傈僳、彝7個民族125戶群眾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尊重、相互交融。

在普洱,“賓弄賽嗨”民族團結互助機制升級為“縣際互幫”。前不久,已經脫貧摘帽的普洱市鎮沅、景谷等縣組成“賓弄賽嗨”指導組,幫助還未脫貧的墨江哈尼族自治縣推進安居房建設項目。

隨著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的雲南實踐不斷深入,雲嶺大地這朵民族團結進步之花也更加芬芳濃郁。

共創美好未來的信心

雲南有25個世居少數民族,全省共有8個民族自治州、29個民族自治縣、140個民族鄉,1590萬少數民族人口、佔總人口的1/3,是全國世居少數民族最多、特有民族最多、跨境民族最多、民族自治地方最多的省份。而不論是漢族還是少數民族,雲南4800萬人擁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中華民族。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雲南跨越式發展,需要各民族手挽著手、肩並著肩,共同努力奮斗。

回望雲南建設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5年來走過的路,不難發現,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共建美好家園,共創美好未來,是雲南民族工作始終緊緊圍繞的主軸。

5年來,雲南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民族工作主題,堅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的信念,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雲南始終堅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依法處理民族事務,認真落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推進邊疆民族地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面加強黨對民族工作的領導……所有一切的努力,都在於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匯聚起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的力量。

雲南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上升至法治層面。2019年5月1日,《雲南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條例》施行。《條例》指出,示范區建設應當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增進各民族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構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創造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社會環境。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魂魄,文化認同是民族團結的根脈。5年來,雲南在各族群眾中不斷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推動各民族文化的傳承保護和創新交融,樹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形象,在增強各族群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同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雲南大力實施民族文化“百項精品”“百名人才”工程,累計實施1246個民族文化搶救保護項目,打造74個少數民族文藝精品,培育100名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突出人才,命名102所民族優秀文化教育示范學校,以《雲南映象》為代表的一批中華文化藝術精品走出國門,愛我中華的種子植入各族孩子的心靈深處,各族群眾的文化自信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斷增強。

“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 5年來,雲南綜合實力快速提高,經濟增速位居全國前列,經濟總量在全國的位次快速提升。2013年至2019年,全省有843.8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2020年將全面完成脫貧任務,確保全面小康路上一個民族都不掉隊。

用心貼近雲南這朵民族團結進步之花,會聽到這樣的心聲:請叫響我們共同的名字——中華民族! (記者 程三娟)

(責編:徐前、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